益富、遠見和50+ 共同解析肌少症與糖尿病年輕化
疫情後調查首公開,被低估的疾病預防關鍵—「營養」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多年,而高齡與慢性病患者正是新冠染疫的高危險族群。經歷過三年疫情,民眾對疾病的預防觀念提升,但生活回歸正常後,更需要透過日常營養保健提升自體保護力。《益富》身為台灣第一家專為國人研發的營養品領導企業,以台灣在地健康議題為核心,與《遠見》雜誌於2023年9月19日在台北遠東香格里拉飯店舉辦「2023 後疫情關鍵預防營養論壇」,由遠見民調中心首次公開疫情後「國人營養認知行為大調查」結果,並在詹慶齡主播主持下,邀請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潘文涵博士、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蔡世澤醫師、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劉沁瑜教授,和益富實業執行長馬述壯先生,共同剖析高齡族群的常見慢性疾病,以及如何「以營養做到預防」。
許耀雲社長致詞分享,我們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首次「集體長壽」,五十歲後的生活更需實踐預防營養的知識,才能過好精彩豐富的人生下半場。益富實業執行長馬述壯更指出,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近九成患有慢性病,一半患有三種以上慢性病,新冠疫情對這群患者影響巨大,「營養是一門重要的科學,是一種常識,更是一種習慣。『患者營養好,抵抗力強,恢復時間快,國家的支出自然低』,這句話是益富創辦人張仙平博士,四十年前推動台灣營養專業時說的一句話,放在今天同樣適用。」
《國人營養認知行為大調查》盤點全民三大現象與迷思
益富有鑑於過去三年疫情爆發、人人自危,尤其高齡與慢性病民眾,因為免疫功能及耐受性比一般人更差,不但更容易感染,也更容易演變成重症患者。因此,聯合遠見民調中心針對40歲以上國人進行了「營養認知行為大調查」,卻發現隨著疫情過去,多數(69%)雖在疫情後更加避免生病,但僅有 35% 民眾表示自己更重視營養攝取、23% 更考慮補充營養品,顯示出「用營養做預防」的概念仍待推廣。
遠見民意調查中心研究經理林靈點出民眾在營養認知與行為上的三大鴻溝:
(一) 民眾對於自身營養攝取知行不一
「不自覺」:47% 消費者認為自己並不缺乏營養素(包括蛋白質),但實際上國人普遍有1/3的營養素攝取不足*。
*資料來源: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報告2017-2020年
「不會吃」:營養補充不到位的狀況明顯,認為自己缺鈣的人,僅33.4%有在補充鈣片。顯示民眾「知道」與「做到」,仍有差距。
(二) 民眾可能低估營養攝取與健康之關聯
「沒關係」:有過半民眾(56.5%)有出現身體狀況,但只有 39.8% 認為跟營養攝取不均衡有關係。而不管出現什麼身體狀況,六成以上民眾都以多運動的方式來進行改善,顯示民眾並不了解營養的價值與不可取代性。
「沒補到」:而有 55.1% 的人覺得自己有體力下降或肌肉流失的問題,卻只有8.1%的人覺得自己缺少蛋白質,顯示民眾對於營養素對應的功效仍不清楚。
(三) 糖尿病用藥與衛教知識仍有待普及
「要普及」:糖尿病用藥可能會導致缺乏維生素B12,此觀念有高達 76% 受訪者不知道,而最需相關知識的糖尿病患者中,更有高達 81% 不知道。
「要協助」:糖尿病患者對於症狀多數有認知,但年紀越大、認知越低。70歲以上有36.3%表示不知道糖尿病症狀,比59歲以下的族群少了將近30%。這顯示,衛教知識必須針對長者加強,同時也需要家人的積極協助。
預防肌少症與慢性病不是50歲以後的事,要健康老化,吃得對、吃得足和吃得好一樣重要!
益富執行長馬述壯指出,現代資訊爆炸,市場上充斥大量營養品與飲食方式的宣稱,廣告訴求片面,使民眾不容易判斷是否符合需求,也無法判斷正確性,導致過度補充單一營養或使用錯誤而不自覺,成為國民健康的一大挑戰。
潘文涵博士自1992年起擔任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查計畫主持人至今,深刻體會民眾對於營養仍有知易行難的問題。她分享,現代人衣食無虞,不太會因缺乏某一營養素而威脅生命,但多種營養素同時處在邊緣性缺乏,是常常感到疲憊或身體不適的元凶。她也點出飲食型態與衰弱症的高關聯性,「症狀背後不只關乎單一營養素的缺乏,而是綜合營養素影響多重症狀,健康均衡飲食就像一個保護傘,你只要做對飲食,全部的狀況都可以預防。」
新陳代謝科的權威蔡世澤醫師則分享糖尿病年輕化的趨勢,其中19-34歲的年輕群族,有1/4是糖尿病前期患者,且他們在嚴重疾病的相關風險甚至較年長患者高出許多。而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同時患有腎臟病,台灣每年有十萬人洗腎,醫療負擔是全世界最重。他呼籲:「人如其食,糖尿病完全是可以被控制的,透過飲食、運動、藥物、定期追蹤,其實糖尿病不可怕,甚至可以做到終其一生不要洗腎。」
而劉沁瑜教授長年來推廣「吃出影響力」,她點出現在的健康飲食風潮,包括生酮飲食,往往特別強調短期效果,但卻忽略了錯誤使用造成付出健康的代價。劉教授分享,疫情帶來的其中一個好處,是更多人願意在家煮飯,她以「健康飲食AI新世代:為自己做一餐」為主題,提出民眾可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積極方案。她也現場演示隨著科技的進步,AI工具就可以隨時幫助民眾獲取個人化的實用建議。「在時間有限、無法餐餐做到時,搭配專業的均衡營養品也可以有效率地補足營養所需。」
生活中用營養維持健康、預防疾病並不困難
台灣社會面對高齡化趨勢,醫療成本高漲將成為一大挑戰,也使「預防勝於治療」受到重視。然而,民眾「對於營養觀念的理解不足」與「缺乏危機意識」,常常導致長期忽略飲食不均衡帶來的影響。但事實上,營養知識並不遙遠,只需要稍微調整自己的觀念與日常習慣,就可以達到營養預防的效果。
在詹慶齡主播主持的對談中,蔡醫師便指出,很多人會有「自己未來會改變」的錯誤自覺,但改變要從現在開始,而家庭更是健康鍛鍊的道場,一起改變飲食習慣就能消除很多健康營養問題。劉教授也點出現代社會中,很多父母忽略專心吃飯的重要性,重建家人間用餐的儀式、有意識的飲食也是營養教育的一步。
潘博士更建議,早餐可以在家用餐,簡單的全麥土、生菜、蛋白質與堅果醬,比坊間的早餐店健康許多;中餐如果一定要外食,可以善用自助餐來取得多樣性營養;晚餐則是全家人聚集的機會,一起在家用餐更為均衡。馬述壯執行長最後感性結尾,營養看似專業艱深,但其實每一口都是營養的落實,藉由日常營養知識的累積,會是我們對家人與下一代做的最好的事。
過去常被忽視的營養,其實正是國民預防疾病的關鍵要素,論壇中層層探討預防慢性病的挑戰、亟需推廣的觀念跟策略、以及簡易執行方案與建議,期待能有效提升國民對營養的認識,降低慢性疾病年輕化與高齡長者肌少症等風險。《益富》與《遠見》雜誌呼籲,「用營養做到預防」是守護老年健康的重要基礎,期盼國人關注健康狀況,預防疾病的發生,邀請大眾一起「用營養改變生活」!
(以上訊息由益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